搜尋此網誌

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

歐銀釧老師日前赴汶教中文寫作的心得文章: 汶萊的寶藏

2010/10/19|作者:文/歐銀釧 繪圖/莊雅棟
有張少年的面孔在我心裡,清秀、聰穎,臉上有著淺淺的微笑。
秋日時分,時不時,他的臉孔就浮現在我腦海,想著他,心裡就是一陣歡喜。

這位小男孩學習能力很強,幾分鐘就學會了一首唐詩,
而且記住了上課內容。他是我在汶萊認識的十一歲小男生,他就讀當地偏遠的「那威」鄉村中華學校。他極度聰明,答對最多問題。但是,讓我最感動的不是他的聰明,而是他願意教其他非華裔的小朋友。

我記得他小小的身影,他總是轉身幫忙其他同學。
那是一張純真的面容,那麼無私,那麼願意助人。

汶萊在婆羅洲西北岸,是一個緊鄰馬來西亞的國家,
人口約四十萬人,以生產石油和天然氣聞名,距離台灣約兩千四百公里。

距離那麼遠,可是,這次因為教中文寫作,我們相逢,
孩子的臉孔映在我心裡,我等待著他的來信。

事情要從九月下旬的汶萊之旅說起。應汶萊留台同學會邀請,
我和台灣教育工作者陳素紅、江惜美一起飛到汶萊教中文。汶萊留台同學會是由曾經留學台灣的當地華人組成的,熱愛中華文化。他們告訴我,根據當地民間傳說,汶萊最早的名稱是「BARUNAH」,意思是「這裡就是了」。很久很久以前,汶萊先民到達汶萊河口時,看到這裡環境美麗、寧靜、平安、便利、富饒,脫口而出:「這裡就是了」。

汶萊的華人非常關注華文教育。這次我深入當地八間華校教學,
實際體會到在當地推展華文的辛苦。八間華校全體學生有五○一五人,華裔學生三二七八人。有些鄉村小學班上絕大多數是會聽不會說華語的馬來人、伊班人、毛律人、杜順人和印度人。

面對多元民族,如何教中文 ?這是我教學十多年來的大挑戰。我以繪畫和中文並陳,
配合手語唐詩等多元方式授課,再因應學生程度調整內容,反應很好。本來我以為只能做到授課,講述如何運用創意寫作。但是,出乎意料之外,每個學校的學生都有豐沛的創作力,集體即席創作出充滿哲理與趣味的故事。

我的筆記裡記著汶萊學生的創作。每個故事都有著獨特的內容,
九月下旬回來台灣至今,我一讀再讀,彷彿回到汶萊的教室裡,回到教中文創作的那一刻。

在汶萊授課的第一天,
我教的是中文程度普遍較好的汶萊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。我和學生們談起創作有如挖掘生命中的寶藏。於是,有學生開始創作「蘇丹的寶藏」,揣想著汶萊國王蘇丹的寶藏在那裡?他們學習力很強,融入汶萊的風土特色,描述國王的寶藏就藏在水上村落,也就是「水村」第三根柱子下面,而且要在月圓之夜,吟唱李白的詩作〈靜夜思〉,才能打開寶藏的鑰匙。

巧的是,在我們接龍創作故事時,一位女同學的鑰匙掉落地面,
發出輕脆的響聲。於是,有同學即席接續故事:「寶藏的鑰匙掉了,人們四處尋找著。聽說那是一把喜歡聽唐詩的鑰匙,尋寶的人旅行各地朗讀唐詩,希望鑰匙聽到關鍵句子,現出身影……。」

我到每個學校都會轉述上述學生即席創作的故事。有趣的是,
其他學校的學生有時候也會繼續把故事接龍下去,讓它有新發展。於是,「蘇丹的寶藏」來到馬拉奕中華中學(奕中),有了新結局:寶藏到底在那裡?世界各地尋寶人傳說著不同的答案,有人說寶藏不在水村,而在南中海的海底。有人說寶藏鑰匙在奕中門前大水溝,三隻鱷魚的肚子裡……。

到底富有的蘇丹國王藏了什麼寶藏?有人說是石油,
有人說是天然氣,還有人說是黃金、鑽石。最後,十六歲的女孩林岈砡舉手說,這些都不是寶藏,蘇丹的寶藏是全國人民。林岈砡,美麗的青春容顏裡,說出了智慧的語言。

後來,我到了詩里亞中正中學教學,又有新發現。
一位沈永宜同學上台畫了一隻大象,他說,汶萊就是一隻大象,蘇丹的寶藏就在大象裡。原來他畫的是汶萊地圖,右邊長長的像大象的鼻子,左邊是大象的身體,他輕巧的加畫個耳朵和眼睛,汶萊地圖就變成大象了。

在汶萊另外一個鄉村,雙溪嶺的中嶺學校,十歲的紫琪告訴我,
她們學校樹林裡有隻愛看學生讀書的恐龍。在九汀中華學校,有小朋友到黑板上畫了一隻貓,她告訴我:「貓喜歡吃書」。

好像來到童話故事的王國,每一天,汶萊的學生創作出新的故事,
我一下課就忙著筆記,心中充滿感動和歡喜。十天的汶萊教學,我遇見了無數的寶藏,那是許許多多汶萊華校學生的赤子之心。

這些孩子就是寶藏。他們的純真讓寫作回到最初的時光,
心中沒有雜念,善良純樸,創意自然無限,故事自然湧現。




沒有留言:

全球訪客

 












追蹤者

一切都是夢幻泡影




facebook

標籤

網誌存檔